
【永兴县融媒体中心9月22日讯】古时候,滩头圩是一个重要集镇,也是各类商品的集散地,人员往来和货物贩运主要依靠滩头圩附近的江边湾和蒋家湾上下两个渡口。
传说清朝未年,江边湾的邓氏船家娶了蒋家湾的女子为妻,生了一个乖巧儿子。夫妻俩善良勤劳,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安宁。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洪水中,船家儿子不幸落水,船家妻子为救儿子,不幸陨命西河。得救的儿子长大后暗自发誓,一定要修一座桥告慰母亲。一天,一个白胡子老者托梦给他:往南走,有大财。第二天,又做了同一个梦。他按白胡子老者的指点一直往南走,在韶关做起了贩盐营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民国初年,他回乡联合蒋家湾舅姓,召集本地贤达,共商修桥大计。但苦于找不到适合修桥的好石料,迟迟未能开工。正在一筹莫展时,那个白胡子老者又托梦给他:当年,龙王岭上的龙王爷游览西河时,用龙角在滩头圩下方奠定了建桥的基础,还预留了一截龙角在滩头的一座小山上,可以取来作为建桥的石材。
经过工匠和当地民众的辛勤劳作,民国六年,终于建成了一座贯通西河两岸的石拱桥。因为这座石桥地处江边湾渡头和蒋家湾渡头的中间,往来便利更胜从前,大家一致同意命名为“双渡桥”。
责编:李艳菊
来源:永兴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
分享到